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讀後感2—風險精論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這本書花了三章討論風險,分別是Understanding Risk, Recognizing Risk和Controlling Risk,我認為是全書最精采的地方,也是這本書和其它投資書籍最不一樣的地方。

就像許多真正的投資大師一樣,Howard Marks談投資先跟讀者談風險,而不是談報酬。

初學投資的人會認為投資是一個取得報酬的過程,但真正對投資有必較深入體認的人會知道,投資是一個控制風險的過程。

作者首先指出將風險定義為波動的不足之處。他指的是投資界和學界,常用標準差來衡量風險的做法。

譬如,有人會因為擔心,未來一季,該股票的價位有32%的可能下滑10%,所以不投資嗎?

很少人會這樣想。

作者認為,投資人實際上擔心的風險,指的是虧損的可能。

但問題是,這很難數量化。風險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正確衡量。

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譬如今年初,你投資100。到了明年初,成長為200。這是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的投資?

相信報酬需冒風險取得的人會說,這風險一定很高。不然怎麼可能在一年內賺100%。

你可能會說,這風險很低啊。我就已經確確實實的拿到100%的獲利了,那有什麼風險?

問題就在於,歷史這樣發展,不代表它只能這樣發展。當初有很多壞狀況的可能,後來都避開了,呈現很好的結局。這絕不代表風險低。

近期上映,由麥特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裡,有段情節對風險做了精采詮釋。

在回地球的路上,指揮官Lewis詢問全體組員是否要把Hermes開回火星救Watney。她說的很清楚:

”在地球軌道上沒成功攔到補給品,我們會死。回程軌道出錯,我們會死。在火星沒救到Watney,任務失敗,這一切努力都沒成果。”

這就是風險。

最後電影情節是大圓滿,但所有觀眾應都能體驗,其實事情有很多種發展的可能。這是個超高風險任務。

但投資時,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特別是在狀況好的時候。

在全球市場上漲,買什麼賺什麼的年代,似乎只要投資更高風險的資產類別,就有更高的報酬等著你。這正是風險控制最被忽略的時候。

因為風險看不到。當承擔風險都帶來好結果時,人們就不再在意風險了。

但損失看得到。損失是風險遇上負面狀況時產生的結果。所以當市場向下時,大家就都開始注意風險了。每一位投資人無不以不隨意投入市場做為標榜。

這很有趣。作者指出,一個資產類別的風險是高或低,往往不僅是它本身的特性決定,而是投資大眾決定。

假如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很安全,沒有風險,買就對了。這種樂觀無比的心態會把它的價格推升,反而是充滿風險。這時買進,日後價格下挫造成損失的機會最大。

假如大家都覺得這個市場很危險,買了很可能虧,都很害怕,不敢投入。這種悲觀的心態,會把價格壓低。此時投資的風險反而較低。

換句話說,風險跟你是那種投資人有關。

假如你是從眾者,大家喜歡買什麼,你就跟著買,大家怕什麼,你就跟著退出,那麼你投資的風險較高。

假如你是個願意在大家太樂觀時保守,大家太悲觀時進取一點,那麼風險反而較低。

這些論點再次顯示,投資時,我們自己往往就是最大的敵人。風險控制,不是只有對標的的衡量,也絕對包括對於投資心態的控制。

投資時,投資人往往把資產的品質想成風險的決定因子。但一個好資產,假如付出的價格太高,風險恐怕不低。一個壞資產,假如價格夠低,也可以是低風險的好買賣。


本書中文版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讀後感1—正視市場效率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讀後感3—物極必反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2---最要緊的風險

“The Ten Commandments of Money”讀後感1—明智的承擔風險

拆開獲利的糖衣(The Little Book of Market Myths)讀後感1—錯過上漲也是風險

常被忽略的風險—Counterparty Risk

投資人風險(The Investor Risk)

2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綠角哥您好,在下常拜讀您的文章,覺得平凡人的一大福音,謝謝。想請教您一個關於再平衡的問題,若今年分配ETF的股債比重是70%和30%,明年若股債比重變成50%、20%,請問這種狀況該如何執行再平衡 ? 謝謝。

綠角 提到...

為什麼會在一年之內有20%的資產比重變化呢?
而且第二年的比重加起來不是100% 有納入其它資產類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