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ecklist Manifesto讀後感2—讓人難以認同的檢查表


作者後來受WHO邀請,參與提高全球手術照護水準的計畫。

這可是不得了的野心。從富有國家到貧窮國家,從簡單切片到器官移植,要如何用一個計畫就把全部的水準拉起來?

作者方向抓的很好,他認為這必需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像當初用疫苗防治傳染疾病一樣。容易執行,一做下去,立竿見影。

他的做法,就是本書主題,檢查表。

檢查表的設計大有學問。為了這件事,他跑去找波音飛行檢查表的總設計師。這位設計師告訴了作者一大堆檢查表設計的要義。他發現航空業大概是最徹底採行檢查表的專門行業。應對各種緊急與異常狀況都有檢查表。而且是電子化。儀表板上某個警示燈亮了,電腦畫面就會出現對應的檢查表。沒在主導飛行的機師,就會開始逐一檢查。

精簡,好懂、只挑重要的講,是這些檢查表的重點。而任何航空事故中新學到的教訓,也會馬上編寫成新的檢查表。

有時候,飛機的問題就這樣排除了,乘客根本不知道。書中的例子是一個會讓飛機引擎失靈的燃料結冰問題。這會造成飛機在空中失去動力。過去出過一次事後,下一次遇到的機師可以利用前人的經驗,化險為夷。

作者做出檢查表後,在全球幾家醫院的手術室推行。選擇的國家,從已開發到低度開發國家都有。檢查表也因應各國文化做出調整。最後結果發表,簡單的檢查表,果然可以讓手術併發症的機會大幅下降。

作者反覆提到,檢查表不是讓工作執行者確定某個項目是否有做好,更重要的是,形成團隊意識。

目前的複雜工作都是團隊執行,不論是換心臟、建大樓或是開飛機。開刀檢查表中有一項就是開刀前,所有參與者,主刀、跟刀、麻醉醫師,刷手與流動護士,每個人都要先講自己的名字,互相認識,再用一兩分鐘大家簡單談一下,今天這台刀要開什麼,預計多久。

團隊意識,是用來處理意料外的突發狀況。當全部人都參與時,才有可能做出最好的處置。也就是說檢查表,不僅要用來處理意料中可能會錯過的項目,它也有針對突發狀況。

但作者說,儘管他發表的文章證明檢查表在外科有如此的效果,也有不少國家開始用全國計畫推行,但接受度實在是增加的太慢了。

想想看,假如是一種藥或是開刀器械,可以降低併發症發生率5%,那不得了了,這可是重大進展。醫師都會開始要求醫院一定要進這個藥或是器械。藥廠也會紛紛投入,看能否有更好的藥方。

但檢查表,效果數倍於此,受到的卻是冷默對待。

因為,人心中,就是有對抗檢查表的傾向。

它太死板,太呆了嘛!

譬如外科醫師。那一個刀法純熟的外科醫師會認為自己會忘掉手術中的重要步驟。當然是倒背如流,信手捻來。

還要靠一張表?

拜託一下,你看過怪醫黑傑克在看檢查表嗎? 看了就不夠帥了啊!

我們總認為大師,專家,就是已經將規則完全內化,甚至可以即興應變發揮的人。靠這樣的人完成高難度工作,才是真本事。

作者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客機迫降事件為例。所有的媒體都把機長稱為英雄。水上迫降,無人死傷。但應變時,共同承擔的副機長。降落後迅速完成撤離的機組人員。還有在引擎失效後,導引飛機平順下降的線傳飛控系統。全都有功勞。這個奇蹟,是團隊努力與照步驟應變的結果。

但是,人們需要英雄。電影提供了平時的慰藉,假如真實世界能真的出一個,那就更好了。

檢查表,就是反英雄。換句話說,反人性。

醫院與航空界在推行檢查表制度時,假如能將The Checklist Manifesto這本書同時分送給參與的醫療人員,效果與參與率應可提升許多。

很多時候,明知道更好,卻無法去做,癥結就在於不知道理由。就像治療患者一樣,只給患者處方是沒用的,要給患者處方而且要讓他知道這為什麼有用,治療才能有效推動。

具備相關知識還不夠,更要知道如何執行的漂亮。

就如書中在一開始就提到的,在無知的年代,你不知道如何治心臟病,沒有人會怪你。但現在知道如何治心肌梗塞,卻因執行面的問題,治療成果不如預期,就會受人責難了。

在這個例子中,檢查表,可以保護患者,也可以保護醫師。


後記:
本書中文版是"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秘密武器"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讀後感1—執行面的要求

“Complications”讀後感1---練習的天份

2 comments:

林品瑜 提到...

綠角先生,昨天至台南中西區圖書館查閱此書資料,發現此書已有改版,書如更改如下:

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祕密武器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
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祕密武器
作者:葛文德 追蹤作者
出版社:天下文化 追蹤出版社
出版日:2018/9/28
ISBN:9789864795529

綠角 提到...

謝謝幫忙!
已經更新文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