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4—牛熊基金、牛熊ETF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提到他在1977年看到的一個”投資機會”。

有家基金公司同時發行了兩支基金,分別叫牛市基金(Bull Fund)和熊市基金(Bear Fund)。牛市基金看多,會積極買進股票。熊市基金看空,會積極放空股票。

基本原則是,它提供了投資人良好的選擇。假如你認為市場會漲,你就買牛市基金。假如你認為市場會跌,你就買熊市基金。不管市場漲或跌,你都可以賺。只要打通電話就可以轉換了。

但令人難堪的,這兩支基金發行後,兩支都下跌了。

(這是可能的。假如整體股市下跌,做多的牛市基金基本上會下跌。但做空的熊市基金,假如剛好放空到在下跌的市場中逆勢上漲的股票,那也會虧損。另外還有兩支基金經理費的沉重負擔,都是把績效往負報酬的方向拉。)

有趣的地方在於,在這兩支基金第一年的年度報告中,基金公司不提這件事。他們只呈現一個範例,假如投資人在過去一年的每個市場轉折都做出成功轉換的話,利用這兩支基金,可以帶來48.8%的獲利,而同期間股市是下跌2.7%的。

當然,它們絕不會提假如投資人在過去一年的每個轉折都做出錯誤判斷的話,會虧多少。

這是標準的”報喜不報憂”。只講獲利,不提虧損。

這種基金發行的原則在於,讓投資人自行去判斷。責任不在經理人身上。假如你無法賺錢,那是你自己無法掌握市場轉擇。是投資人自己的事。

但又有誰,可以持續長期的正確判斷市場走勢呢?

專業金融機構需不需要告訴一下投資人,這件事的可能性呢?

它們難道不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不可能”嗎?

不,他們不會這麼做。這個四十年前就存在的投資機會,到今天同樣存在,它們化身為牛熊ETF。

現代的說法是”原型ETF”跟”反向ETF”。

前者,就是看多的牛市ETF。後者,就是看空的熊市ETF。

也是跟40年前一樣的概念,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未來市場會漲,還是跌,來決定要做多還是做空。

這不是指數化投資。指數化投資是不管市場短期波動,持續長期的參與市場。這是比指數化投資歷史更久的擇時進出心態。

指數化投資從1977到現在,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的投資策略。

擇時進出,這個在1977就沒用,到今天也一樣沒用的投資做法,到今天仍依附在ETF上,持續存在。蠱惑以為只要懂得擇時,投資就可以只賺錢,沒虧損的投資人。

(還有以為KD大於XX就賣出,小於XX就買進,就可以保證賺錢的人。這也是擇時進出。一樣是沒用的策略。)

投資朋友,好好想一下長期正確擇時進出的可能性。

壞人是跟你說這件事不可能,打壞你美夢的人?

還是想要從你的無知中獲利的基金公司與”投資大師”呢?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1---挑基金是誰的責任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主動型基金績效不彰不是投資人該負的責任(It’s NOT Your Resposibility)

“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1—金字塔銷售的原型(Pyramid sales scheme)

“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2—甜蜜投機

“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3—避稅天堂,投資地獄

2 comments:

芒果冰沙不加冰 提到...

""假如(客戶)每次都能成功轉折,則會有40%的獲利(自己沒賺錢不是基金公司的錯),同年股市下跌2.7%""

好高明的騙術啊。真的活在當下,聽到這樣的話是一定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基金公司的問題。

真得很可惡耶!!!!

還好,有人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收入才是最好的投資(投資賺多賺少自己負責)。

綠角 提到...

話怎麼講
的確很重要

但有系統的講片面之詞
就有誤導之嫌了